随着ESG各类披露指引的陆续发布深圳配资平台,ESG报告强制披露时代的到来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2024年上半年披露的2023年度ESG报告数量确实出现了显著提升,且很多上市公司已经从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转为披露ESG可持续发展报告。ESG信息披露工作由于一些强制性的要求,成为了所有ESG实践工作中最先接受实战考验的部分。针对ESG信息披露,笔者近期集中参访了浙江省的一批上市公司,其中不乏行业龙头的大型A股上市公司,发现了诸多实际问题。
第一,信息收集困难。由于ESG信息披露工作与公司主营业务关联性不明显,几乎所有上市公司的ESG相关工作均与部门以及员工个人的KPI不挂钩,由此造成在收集披露信息和数据的时候,各部门积极性不高、推诿严重,负责信息披露的工作人员叫苦不迭。同时,ESG披露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基本靠人工,费时费力且收集上来的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与留存保管也存在问题。较大型的上市公司一般会请专业咨询机构与信息披露部门组成项目组,开动员会、逐个部门进行调研与信息收集,耗时长、投入人力大,因此成本也较高。而中小型的上市公司则极其关注成本与性价比,对低成本高效地完成披露工作的需求更为迫切。
事实上,针对信息收集这类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目前已经有企业将收集用的表单、问卷等做成小程序,线上填报与传递。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ESG信息披露工作是每年都需要做的、持续性的工作,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安全存储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一套完整的ESG信息收集系统将成为ESG信息披露工作的基础设施。对于大型公司来说,根据业务特点和需求将ESG信息化系统纳入企业原有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是一条“长治久安”之路。而中小型公司则可以使用模块化ESG信息化工具,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
第二,出现了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由于目前ESG信息披露已经接近强制性披露,造成很多上市公司认为这是一项不得不做的负担,只求交差,不求质量。甚至有的上市公司悲观地认为:做得好不如编得好,反正披露内容没有机构来验证真实性,不如选择有利的统计口径将数据拼命美化。由于真正做好ESG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种靠虚假美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不公平的局面,导致企业不愿意在做好ESG上真正投入,转而选择投机取巧的方式应付了事。这一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ESG的良性发展非常不利。
诚然,目前对于ESG报告中的内容和数据并有没有强制要求进行真实性的验证。当然也存在一些ESG鉴证服务机构对部分内容进行真实性的验证,但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因此目前大部分ESG披露报告内容的真实性不能得到保证。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具有阶段性的,ESG报告的强制披露已经解决了有无问题,下一阶段必将会解决ESG披露报告的质量问题,真实性将是ESG报告质量问题的重要部分。相信不久对于ESG披露报告内容真实性验证的规定也将会陆续出台,整个ESG行业也会规范起来。
第三,ESG评级方式的公平性有待商榷,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评级机构对同一家企业的评级结果有较大差异。公司体量和行业不同,ESG工作面临的难度也随之不同。上市公司体量越大,披露涉及的范围就越广,出现问题(如处罚记录)的几率也越大。并且不同行业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差异性也极大,譬如一家煤电行业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肯定不如一家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好看。目前的评级机构虽然已经考虑了行业差异因素,但力度依然不够,且基本没有考虑公司体量差异问题。
随着ESG行业指标体系的不断增多,分行业、考虑公司体量等更多维度的、符合中国特色的、更为公平和科学的评级方式也必将随之出现,届时也将更好地指导企业如何提升ESG工作的水平。而目前阶段,尤其是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上市公司,拥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与巨大的影响力,更应该主动参与到行业ESG评价标准的制定中来,为政府和行业管理机构献言献策。
第四,ESG披露报告和评级结果的用途与价值有限。虽然ESG披露报告被称为企业的第二张财报,但实际上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上市公司表示:ESG报告披露之后无人问津,甚至沦为宣传材料。此外,ESG评级结果在国外比较受投资机构重视,而在我国A股市场影响力并不大。这意味着对A股上市公司来说,即使认真投入将ESG工作做好,对其股价影响也不大,做好做坏一个样,不如只求及格线即可。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缺乏激励让企业没有动力推动ESG的真正落地。
扩大ESG披露报告的影响力,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建议充分利用好ESG披露报告与财务报告之间的关联性。譬如:在同一报告期内,财务报表中某项费用的支出用于研发绿色清洁技术,其价值体现在了ESG报告中,需要企业主动进行关联性的诠释工作。由此,不但扩大了ESG报告的影响力,还对财务数字进行了更深层、直观的解释。
扩展ESG评级结果的应用范围则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目前区域性的激励政策也正在研究中准备出台。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评估工作拟引入本区域内上市公司有关ESG工作进展的指标。这意味着示范区内上市公司ESG工作质量将影响到对示范区工作的评价,因此示范区必将会出台相关规定(如企业资格、资质认定等)来激励上市公司做好ESG工作。这一举措无疑拓宽了ESG评级评价的用途,让企业更有动力提升ESG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目前上市公司在披露ESG报告的工作中,确实遇到了很多现实阻碍,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些非良性的趋势。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降本增效的信息化工具、企业自身努力、政策和法规完善等方面一同入手。事实上,ESG在国内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只有1~2年,仍处于初级阶段。当前面临的问题只要不掩盖、不回避,认真剖析、引起重视,必然会得到妥善解决,并推动ESG发展进入下一个阶段。
(作者系清华大学硕士、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ESG专委会专家组专家)
举报 文章作者刘茗
相关阅读 服务实体经济初见成效 北交所设立三周年成绩单截至9月2日,共有251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总市值约3000亿元;公开发行募资超530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获得融资约2亿元;再融资募资约13.5亿元。
09-02 14:51 创业板半年报:76%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经营业绩边际改善明显目前已有156家创业板公司推出中期分红方案,家数是去年同期的2.79倍,宣告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
09-01 14:02 又有上市公司“官宣”降薪!铭利达总经理放弃年度剩余薪酬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08-20 22:31 全国出口企业最大规模绿证交易协议在深圳签署多家外向型深企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达成350万张绿证交易,成为迄今为止全国出口企业最大一宗绿证交易。
08-14 18:33 商务部回应利用外资规模下降:高基数影响、仍处近十年高位将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深圳配资平台,引导更多优质外资进入资本市场进行长期投资。
08-02 13:5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上配资网观点